本条仅代表个人观点,作者:つつ
第一部分
一直想说来着,看到某群里天天讨论如何套路女生,就来 #吐槽 一下
谈恋爱其实没那么多讲究
提升自己,注重社交,自然会遇到意中人,天天搁家里窝着,不是睡觉就是导管,然后想着怎么套路女生,这不做白日梦呢?谁会喜欢一个邋遢的没有上进心的下头男?不走出去看看,多认识一点人,怎么遇见那十四亿分之一?
所谓恋爱秘籍仅仅不过是情商以及心理学罢了,女生也不是傻子,不是光聊个天套路一下就能得到的...即便得到了,没几天就会露馅。
别幻想了,别意淫了,开始投资自己吧!
第二部分
我很理解每个人每个时期的精神状态各有不同,却显著地反应于自己的mbti。
仅仅以INFP为例
我认为INFP是一个过渡区。
都说INFP平时会想人类是怎么诞生的,人生的意义是什么?确实,我大概是从接触了外网开始(大概6年级吧)变成了INFP。也许是因为墙外的信息过于复杂,也有可能是因为某些压力的递增,致使我整个初中都处在心情十分低落无法融入集体的情况当中。我当时时常在想生活的意义到底是啥。
而为什么说INFP是过渡区呢?因为当一个INFP找到一个明确的目标了,(很有可能)就会去努力达到,而且干劲十足。但是现在一想,当时可以用情商过低不懂如何处理平时的社交问题来描述起因吧。高一一年我读了很多关于如何提升自己,如何培养思考能力,如何提高讲话说服力,如何演讲,如何克服社交恐惧......最后的结果就是,高二由I转E了,平时再没那么多精神内耗了,很多事情都想开了。
美国INFP很少,大概只有2%,而中国的INFP占比是16个mbti中占比最高的(不是很准确,仅有8万来个样本),我暂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,姑且认为是中国的教育体系和社会氛围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吧
同感,信息多会导致抑郁,
对了我有个tg频道感兴趣可以来我聊天室聊
晚上睡前手机打的,没怎么细想,可能有语言错误